文化部所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花東多元音樂扶植計畫」,今年邁入 第四年。為激發在地認同、傳承及保存多元音樂文化,並鼓勵在地原創音樂發 展,特辦理「108 年花蓮縣音樂創作工作坊暨歌謠傳唱」。
在各界單位,以及鄉親們的關注之下,「108 年花蓮縣音樂創作工作坊暨歌 謠傳唱」活動,將於 7 月起正式啟動,各項課程也將陸續展開,包括音樂創作 工作坊、歌謠傳唱之原住民(布農)、新住民、客家、閩南等,整個活動為期 5 個月,包括招生宣傳,課程教學、以及成果發表會等,自 6 月份開始招生至 今,各項課程報名人數非常踴躍,截至目前歌謠傳唱之原住民有 2 班,共 46 名。新住民 25 名,客家 44 名,閩南 29 名,音樂創作工作坊也從一百多位報名 者資料中,挑選出 15 位精英學員,共計 159 名。
主辦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花東多元的族群與生活樣貌造就了瑰麗多變的音樂型態,也是花東傲人的文化資源,需要著力培育、維護與發揚。今年計畫將「音樂創作工作坊」及「歌謠傳唱」合併辦理,前者以音樂培訓營的方式發掘素人,培育在地音樂人才;後者則以從古調到現代歌謠的歌唱
訓練課程保存並傳承族群文化的歷史演變。本次計畫也很榮幸邀請到花蓮國寶詩人葉日松老師,及多位創作音樂人王宏恩、葉佳修、徐哲緯、黃子軒與學員們分享其創作的歷程與作品,並聯手擔任歌謠傳唱班導師,於發表會中和學員
同台演出,以表讚許與鼓勵。
承辦單位花蓮縣客家愛樂協會理事長賴勝品則表示,花東其實有很多的優秀人才,然而受限於狹長的地形、城鄉差距,加上族群的語言斷層,使得資源的取得與學習不易,甚至在保存文化的推展上,也變得困難重重。身為這次計畫的執行單位,將會竭盡所能,秉持計畫之宗旨,將音樂活動推廣於村落、社區之中,奠定在地多元音樂文化之基礎、讓音樂成為族群間的共同語言,減少城鄉的落差、尊重多元族群文化,關懷弱勢及偏鄉地區藝文發展,以落實文化政策。
公開徵求具專業素養、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或團體提供參考資料
一、 本館為辦理106年花東多元音樂扶植計畫-「人才培育」採購案,邀請或委託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團體策劃執行。
二、辦理工作項目:例如:音樂談唱創作、部落歌謠傳唱、出版、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樂團培訓及其他等等。
三、本案依據「機關邀請或委託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團體表演或參與文藝活動作業辦法」第5條規定辦理。
四、本館為瞭解具有專業素養、特質之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或 團體之情形,公開徵求具有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或團體之資料,作為本案採購規劃參考。
五、公開徵求資料時間:自民國106年3月31日起至106年4月12日止。
六、參加公開徵求具專業素養、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或團體:
(一)請填具個人或機構、團體資料(格式如附件一),並提供相關佐證資料,以利本案採購規劃參考。
(二)請將上述資料表一式一份附於公開徵求信封內(如附件二),須於徵求期限前以郵遞或派專人送達臺東生活美學館推廣輔導組洪小姐收(臺東市大同路254號),逾公開徵求截止期限者不予接受。聯絡電話:089-325263#305
(附件一)
106年公開徵求具專業素養、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或團體提 供 資 料 表
姓名或負責人 |
|
性 別 |
|
機構、團體名稱 (個人免填) |
|
立案字號 (個人免填) |
|
在職情形 |
|
聯絡電話 |
|
傳 真 |
|
電子郵件信箱 |
|
地 址 |
|
||
專 長 |
|
||
經 歷 |
|
||
佐證資料 |
|
(附件二)
公開徵求具專業素養、文化藝術專業人士、機構或團體資料專用 |
截止收件時間:106年4月12日17時00分
文化藝術專業人士:
機構或團體名稱:
地 址:
聯 絡 人:
電 話:
行 動 電 話:
950 臺東市大同路254號號 (請以掛號郵寄)
國 立 臺 東 生 活 美 學 館 推 廣 輔 導 組 收
|
請將本單黏貼於信封上,本單可影印放大或縮小 。